2019年太赫兹前沿讲坛报告预告
来源:发布时间:2019-05-21
报告一 | |
题目: | Magnetic and superconducting correlation in monolayer and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
报告人: | 马天星 教授 |
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 |
报告时间: | 5月21日星期二 15: 30 |
报告地点: | 17楼317 |
报告人简介: |
马天星,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上研究生导师。分别于2000年7月和2005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5年8月 至2010年6月先后在复旦大学、德国马普所、香港中文大学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方面的博上后研究。2010年7月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工作。主要从事电子关联体系磁性和超导电性的研究,包括石墨烯、铁基超导体、有阻挫系统等,已在Phys. Rev. Lett.、Phys. Rev. B,Appl. Phys. Lett. 等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 |
报告内容: |
Using exact quantum Monte Carlo method, we identify the phase diagram of the half filled, the lightly doped and heavily doped graphene, which shows a rather rich physical properties. At half filling, the system is driven to a Mott insulator with antiferromagnetic long range order by increasing interaction, and a transition from a d+id pairing to a p+ip pairing is revealed, depends on the next-nearest hoping and the electronic flings. We also examine the recent novel electronic states seen in magic-angle graphene superlattices. From the Hubbard model on a double-layer honeycomb lattice with a rotation angle θ=1.08, we reveal that an antiferromagnetically ordered Mott insulator emerges beyond a critical U c at half filling and with a small doping, the pairing with d+id symmetry dominates over other pairings at low temperature. The effective d+id pairng interaction strongly increase as the on-site Coulomb interaction increases, indicating that the superconductivity is driven by electron-electron correlation. Our non-biased numeric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twisted bilayer graphene share the similar superconducting mechanism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which is a new and idea platform for further investigating the strongly correlated phenomena. |
报告二 | |
题目: | 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来研究可应用于纳米电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方向的新型材料 |
报告人: | 彭细洪 副教授 |
单位: |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综合科学与艺术学院 |
报告时间: | 5月21日星期二 15: 30 |
报告地点: | 17楼317 |
报告人简介: |
彭细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综合科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是探索新型材料并寻求其在纳米电子学和可再生能源中的应用。她应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多种材料,包括第四族,三-五族,二-六族半导体纳米结构,有机/无机分子,以及应用于燃料电池,光伏电池,催化剂,锂离子电池和氢储存的新型材料。 彭细洪于200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2007年在纽约州的伦斯勒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2008学年担任纽约州斯基德莫尔学院的客座助理教授,2008年秋季加入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任助理教授,2014年升为副教授。 |
报告内容: |
“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适用于解决许多学科的问题,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它在现代科学研究和探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们科研组建立并使用了基于物理学的预测模型和“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多种纳米结构和材料系统。 在这次报告里,我将概述我们近年来在以下两个主要领域的科研成果。 (一) :基于半导体纳米材料在纳米技术中的潜在应用,纳米结构在过去几十年吸引了大量的科研力量。纳米材料如纳米线由于它们可以极大缩小器件尺寸和改变器件形态从而提高运行速度和能力,有可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引起巨大变革。我们探索了材料尺寸大小,表面钝化和机械应变等因素,尝试理解这些因素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电子性质及性能的影响 (二) :随着对能源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关注,人们对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及安全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通过与实验科研者紧密合作,开展了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和氢气储存等领域的新型材料研究。我将概述我们研究组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 |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太赫兹波研究中心
网址: terahertz.dgquanw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