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李奇峰 |
 |
职 称 |
教授 |
所在系别 |
感知科学与工程系 |
所属课题组 |
天津大学分析技术及仪器实验室 |
导师类型 |
仪器科学与技术——博导、硕导 |
联系电话 |
022-27401233 |
电子邮件 |
qfli@dgquanwei.com |
办公地址 |
天津大学17教学楼224室 |
通讯地址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
邮政编码 |
300072 |
个人经历或学术经历 |
-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
- 2004 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
- 2005-2010年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等;
- 2010年至今任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特聘研究员、英才教授等。
长期从事现代分析技术与仪器装备研发,聚焦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快速在线检测需求,在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主要学术贡献:1. 手性表征技术:发展高精度纳米与生物材料手性识别方法,实现手性结构的精准量化,相关成果获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专题报道。2. 微生物快速检测:突破传统检测时效瓶颈,建立分钟级实时在线微生物识别技术,准确率>98%,兼具高通量分析能力。3. 微型光谱仪器:研发基于硅基材料的芯片集成傅里叶光谱仪,兼容CMOS工艺且无移动部件,推动光谱检测器件微型化与低功耗化。4. 界面分子动力学研究:提出时频分辨二维相敏和频光谱技术,实现界面分子构象与动态过程的原位高分辨测量。在技术转化与应用方面,创建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完成8项企业委托项目,推动技术落地应用。研制扬尘在线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测仪、工业在线红外光谱仪等,支撑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开发中远距离化学成像设备,服务于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6项,形成“方法-技术-装备”全链条创新体系。发表论文120余篇(一作/通讯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含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安部科技二等奖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天津市人才计划、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并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
近五年研究方向 |
- 手性表征技术
- 微生物快速检测
- 智能微型光谱传感器
- 环境监测技术
- 公共安全预警技术
|
科研项目、成果和专利 |
部分科研项目:
- 1."硅基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2.01-2025.12
- 2."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生物气溶胶在线预警技术与设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12-2024.12
- 3."毒品犯罪处置与戒毒康复技术装备研究-中远距离融合化学成像探测器关键部件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07-2020.06
- 4."海洋船舶尾气排放遥测技术及装备",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重点项目,2020.04-2023.03
- 5."缴获物及滥用人员呼出气体中笑气(一氧化二氮)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和装备研究",天津市科技重大专项与工程,2022.01-2024.09
- 6."颗粒物检测光学计数传感器",企业单位委托,2023.05-2024.05
- 7."开放光路红外分析仪设计",企业单位委托,2019.07-2020.07
部分已授权专利:
- 1.一种用于光谱分析的基于混合标记的高光谱建模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2410722630.5, 授权日期 2024.04.02
- 2.一种快照式高光谱图像去马赛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910623381.1, 授权日期 2023.08.25
- 3.一种基于高光谱的种植物成熟度检测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2010705739.8, 授权日期 2022.11.08
- 4.一种化学成像与高光谱联用的大气遥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910960085.0, 授权日期 2022.08.26
- 5.一种实时自调节的高光谱相机非均匀校正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2010704270.6, 授权日期 2022.07.15
- 6.一种基于高光谱的船舶尾气测量系统及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2010704289.0, 授权日期 2022.05.20
- 7.一种基于高速采样的傅里叶变换光谱检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911102604.6, 授权日期 2021.07.27
- 8.一种基于数据库的拉曼光谱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711341389.6, 授权日期 2020.09.08
- 9.一种基于低秩张量算法的拉曼光谱图像数据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710859605.X, 授权日期 2020.03.03
- 10.基于π相位调制的时频二维相敏和频光谱界面检测方法,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 ZL201710100315.7, 授权日期 2019.11.05
|
论文、专著 |
部分论文:
- 1.Graphene rolls with tunable chirality. Nat. Mater. 2025, 24, 377–383.
- 2.Rapid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by portable filter-array hyperspectral imaging.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2025, 330, 125703.
- 3.Rapid detection of single bacteria using filter-array-based hyperspectral imaging technology. Anal. Chem. 2024, 96(43), 17244–17252.
- 4.A snapshot near-infrared hyperspectral demosaicing method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n low illumination environment. Infrared Phys. Technol. 2023, 129, 104510.
- 5.Condi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for Spectral Recovery to Accelerate Single-Cell Raman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al. Chem. 2022, 94(2), 577-582.
- 6.Insights into the conformation changes of SARS-CoV-2 spike receptor-binding domain on graphene. Appl. Surf. Sci. 2021, 578, 151934.
- 7.Path-guided hierarchical surface relief gratings on azo-films induced by polarized light illumination through surface-wrinkling phase mask. Langmuir 2020, 36(11), 2837–2846.
- 8.Self-assembled chiral nanoparticles superstructur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collective optical activity from ligand asymmetry. ACS Nano 2019, 13(3), 2879–2887.
- 9.On-chip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meters by dual-polarized detection. Opt. Lett. 2019, 44(11), 2923–2926.
- 10.High-resolution broadband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using intrapulse interference. Phys. Chem. Chem. Phys. 2018, 20(32), 20752–20755.
|
人才培养 |
累计指导研究生63人,培养质量突出,毕业生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均取得良好发展。博士生培养:独立指导博士生21名(在读10名,已毕业11名),其中2人获优秀博士基金,4人获国家奖学金,多名毕业生赴高校任教或加入国际知名企业。硕士生培养:指导硕士生42名(在读13名,已毕业29名),就业单位涵盖国企(中科曙光、中国商飞)、央企(新华三、烽火通信)、全球领军企业(华为、布鲁克)、三甲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及国家级研究所(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团队荣誉与国际化培养:作为第一指导教师,率队斩获2023年“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金奖(全国TOP 0.1%)。推动国际化培养,选派7名学生赴海外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
个人荣誉、学术兼职 |
-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英才教授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天津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 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主任
- 材料与食品工程国际学术会议组委会委员
- Frontier in Chemistry编委
- 天津市可持续发展智库专家
-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