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醒飞
来源:更新时间:2025-03-04
姓 名 | 李醒飞 | ![]() |
||
职 称 | 教授 | |||
所在系别 | 精密仪器工程系 | |||
所属课题组 | 智能感知实验室 | |||
联系电话 | 13388015666 | |||
电子邮件 | lixf@dgquanwei.com | |||
导师类型 | 博导 | |||
通讯地址 |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 |||
邮政编码 | 300072 | |||
个人简介 |
||||
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某重大科技专项科学问题首席科学家,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士。1996年~199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做研究员,2003年~2004年密西根大学作访问学者。2014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获得天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2019年获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称号,2020年获天津市杰出人才,2022年获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称号。 现任天津市智能精密测量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太湖实验室深海传感技术中心主任,天津大学空间仪器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航技术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重大项目、面地青项目的会评专家。 |
||||
研究方向 | ||||
在智能精密测量研究方面,系统性提出多轴联动多传感器协同的现场坐标测量技术新方法,突破原有技术局限,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快速高精度智能测量装备,成功应用在重大专项以及航空、航天、航海的重点型号上,多个测量装备属国内外首创。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型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方面,面向航天器在轨精密传感与运动控制的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卡脖子”技术,重点攻关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的新兴在轨服务和维护技术,成功研发了集聚低噪声(亚微弧度量级)、宽频带(2Hz-1kHz)、长寿命、抗冲击等优势的磁流体动力学微角振动传感器。研制的MHD-ARM-01A型传感器等效噪声角速率达到美国Bluehalo公司的ARS-16水平,综合性能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为激光通信、定向能武器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在海洋观测与探测方面,先后承担国家“十二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项目“基于浮标平台的新型水文生态传感器系统产业化”、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海洋高端装备技术及装备产业创新孵化基地”等多项课题。研制的基于感应耦合技术的新型浮标首次实现水下传感器非接触供电与数据传输,对水下环境的实时全天候观测;研制的深海自持式智能浮标“浮星9号”,作为重要国产海洋调查仪器设备,连续获取136个4000米剖面数据,实现重要突破,促进海洋观测与探测系统及相关装备的产业化,实现在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新突破。 |
||||
科研项目、成果和专利 | ||||
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等6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授权40余项;发表论文380余篇。 |
||||